10月23日下午,财政税务学院在学院会议室举办了以“在“双碳”的约束下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研究”为主题的教学沙龙活动。本次沙龙活动由冯潇老师主讲,财政税务学院全体教师以及其他学院部分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。
此次活动中,冯潇老师首先对双碳政策进行了解读,提出了碳排放是一种非合意产出的观点,然后根据其多要素投入多产出的特点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即超效率SBM—Malmquist 方法,测算了 2010—2019 年我国 28 个省区市(未包括港澳台、新疆、西藏和宁夏)在碳达峰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及动态分解指数,得出了这样的研究结论:当前碳达峰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水平较低,各地区、各省份生产率差距较大;从时间演变及空间维度来看,我国碳达峰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呈曲折提高,三年小周期内呈倒U型态势发展;低效率聚类集中,碳达峰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高的省份较多,除甘肃等个别省份外,大部分省份生产技术前沿(TC)均有不同程度提高,技术效率(EC)有所提高的省份仅占总样本一半,且多为低效率聚类。针对这些结论,她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政策优化:因地制宜,精准制定各省份节能减排指标;统筹规划碳排放税,形成节能减排倒逼机制;加大节能减排的新技术研发投入,切实提高全要素生产率。
听完冯潇老师的汇报,与会教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,认为上述政策优化建议,能够更好地完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“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、2060年实现碳中和”的目标,能够切实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逐渐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,对碳排放约束下如何制定政策来改善我国产业结构、加快提高我国生产效率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。(撰稿:冯潇 摄影:翟亚宁)